当前位置:首页 > 注册环评师 > 科目 > 技术方法 > 复习辅导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技术方法考试重点讲解(4)

国和网校  [2013-05-07 15:37:00 ]  【

3.Streeter-Phelps模式<?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SP模式是研究河流溶解氧与BOD关系的最早的、最简单的耦合模型。

它的基本假设为:河流为一维恒定流,污染物在河流横断面上完全混合;氧化和复氧都是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是定常的,氧亏的净变化仅是水中有机物耗氧和通过液-气界面的大气复氧的函数。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Streeter-Phelps模式:

 其中,

 式中:

  Qp——废水排放量,m3/s

  Qh——河流流量,m3/s

  D——亏氧量即DOf-DOmg/L

  D0——计算初始断面亏氧量,mg/L

  Dp——上游来水中溶解氧亏值,mg/L

  Dh——污水中溶解氧亏值,mg/L

  u——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X——沿程距离,m

  c——沿程浓度,mg/L

  DOf——溶解氧浓度,mg/L

  DOf——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K1——耗氧系数,1/d

K2——复氧系数,1/d

沿河水流动方向的溶解氧分布为一悬索型曲线,通常称为氧垂曲线,如图6-3所示。

氧垂曲线的最低点C称为临界氧亏点,临界氧亏点的亏氧量称为最大氧亏值。

在临界亏氧点左侧,耗氧大于复氧,水中的溶解氧逐渐减少;污染物浓度因净化作用而逐渐减少。

达到临界亏氧点时,耗氧和复氧平衡;

临界点右侧,耗氧量因污染物浓度减少而减少,复氧量相对增加,水中溶解氧增多,水质逐渐恢复,如排入的耗氧污染物过多将溶解氧耗尽,则有机物受到厌氧菌的还原作用生成甲烷气体,同时水中存在的硫酸根离子将由于硫酸还原菌的作用而成为硫化氢,引起河水发臭,水质严重恶化。

临界氧亏点xC的位置为

式中:

   平均水深;

   横向混合无量纲常数(0.6±50%);

  u* 摩阻流速,通常约为平均流速的1%数量级;

  g——重力加速度;

  i——河流比降;

用累积流量坐标表示的二维水质方程。

  累积流量的定义为:

 式中:

  qc——距一岸的横向距离为y时的累积流量;

  My——河流横断面的形状系数;

  h——当地水深;

  u——当地垂向平均流速;

  y——横向坐标。

  y0时,qc0)=0yB(河宽)时,qcB)=Q(河流总流量);qcy)沿横向y方向的典型分布如图6-4所示。

 引入累积流量坐标qcy),代替直角坐标y,相应的水质方程为:

式中:

 Mc——横向混合因子,Mcmx·h· ·My

  mx——河流纵向形状系数,mx≈1

   ——横断面上的平均流速。

  设Mc为常数,并用K/ 近似代替K·mx/ ,则式(6-14)成为:

 式中:

  Q——河流总流量;

  u——平均流速;

  qcs——排放源的累积流量坐标;

  n——河岸的反射次数。

  在岸边排放(qcs0),忽视对岸反射作用(n0),方程式(6-16)简化为:

岸边的浓度为:

相关推荐
  • 复习辅导
  • 模拟试题
  • 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