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1.一般规定
#(1)了解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参阅有关文件)
评价范围内现场踏勘
确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编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噪声部分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和测量
噪声源调查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及测量
受影响人口调查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与噪声有关的内容)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噪声级预测、受影响人口预测
噪声管理法规与标准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噪声防治对策
噪声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图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2)掌握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
一级评价: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城镇规划区内建设工程;评价范围内或边界外附近有特殊住宅区、居民文教区、温泉、疗养院、医院、风景游览、名胜古迹等敏感目标或有声环境限制的自然保护区等;项目建设前后声级显著增加(5-10db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
二级评价:新、改、扩大中型项目;评价范围内或边界处附近为一、二类环境功能区;项目建设前后声级有明显增多(3-5db)或受影响人口增加较多。
三级评价:3类标准及以上的地区(允许噪声标准值为65db及以上的区域)的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处在一、二类标准地区的小型建设项目,或者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3db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3)熟悉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级评价:
噪声现状应实测;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等标,绘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范围和程度;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的几个阶段的情况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设也应给予考虑;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必须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二级评价:
环境噪声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当地已有的环境噪声监测资料;噪声预测要给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描述项目建成后各噪声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的几个阶段,选择噪声级最高的阶段进行详细预测,并适当分析其他阶段噪声级;必须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出降噪效果。
三级评价:
现状调查可着重调查清楚现有噪声源种类和数量,其声级数据可参照已有资料;预测以现有资料为主,对项目建成后噪声级分布作出分析并给出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出效果分析。
(4)掌握环境噪声评价量及应用条件;
噪声源评价量可用声压级、或倍频带声压级、a声级、声功率级、a计权声功率级;
对于稳态噪声一般用a声级;声级起伏较大或间歇性噪声用等效连续a声级;机场飞机噪声用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5)熟悉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一级评价建设项目包含多个呈现点声源性质时评价范围为200m,相应的二、三级评价范围可适当缩小。若建设项目周围较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
噪声评价在主要飞行航迹下离跑道两端各15km,侧向2km内的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二、三级可适当缩小范围。
2.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1)掌握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敏感目标、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各功能区环境噪声超标情况、边界噪声以及受影响人口分布。
#(2)熟悉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
包括收集资料法和现场调查测量法,根据噪声评价等级的相应要求确定采用的方法。
(3)掌握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的布设原则;
现状测点布置一般要覆盖整个评价范围,但重点要布置在现有噪声源对敏感区有影响的点上;建设项目含多个呈现点源性质的情况,布置在声源周围,靠近处测量点密度应高于距声源较远的密度;建设项目呈线状声源性质的情况,应根据噪声敏感区分布状况和工程特点确定若干噪声测量断面,在各个断面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布置一组测量点(15m、30、60、120、240);新建工程评价范围内无明显噪声源且声级较低,噪声现状测量点可以大幅度减少或不设测量点;改、扩建工程若要给制噪声现状等声级图,可用网格布点。
(4)熟悉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的测量量和测量时段;
测量量:环境噪声测量量为a声级及等效连续a声级;高声级的突发性噪声测量量为最大a声级及噪声持续时间;机场飞机噪声的测量量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噪声源的测量量有倍频带声压级、总声压级、a声级、线性声级或声功率级、a声功率级等。脉冲噪声应同时测量a声级及脉冲周期。
测量时段:应在声源正常运转或运行工况的条件下测量;每一测点应分别进行昼夜的测量;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应增加昼、夜的测量次数。
(5)掌握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分等;环境噪声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包括测量仪器、参照或参考的测量方法、测量标准、测量时段、读数方法等;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等;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包括各功能区环境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边界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3.噪声预测#(1)掌握噪声预测的基础资料要求;
包括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和建筑布局、室外声波传播条件、气象参数及有关资料等
声源资料包括声源种类与数量、各声源的噪声级与发声持续时间、声源的空间位置、声源的作用时间段;
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种参数包括当地常年平均气温和平均温度;预测范围内声波传播的遮挡物的位置及长、宽、高数据;树林、灌木等分布情况、地面覆盖情况;向、风速等。
2)熟悉噪声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原则;
预测范围:一般与所确定的噪声评价等级所规定的范围相同,也可稍大于评价范围。
预测点:所有的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都应作为预测点;为了全球绘制等声级线图,可以用网格法确定预测点。
#(3)了解噪声源噪声级数据获得的途径及要求;
类比测量法和引用已有的数据。先考虑类比测量,一级评价必须用类比测量 二、三级可用后者。
#(4)熟悉简化声源的条件和方法;
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或者是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比声源尺寸大得多时,声源可作为点源处理,等效点源位置在声源中心。
当许多点声源连续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时,可认为该声源是线状声源。
(5)熟悉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
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遮挡物引起的衰减;空气引起的衰减;附加衰减
4.声环境影响评价(1)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1 项目建设前环境噪声现状;
2 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评述建设项目施工、运行阶段噪声和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状况(以敏感区、点为主)
3 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超标和不超标)
4 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
5 分析建设项目的选址、设备布置和设备造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对策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
6 为使建设项目的噪声达标,必须提出需要增加的、适用于评价工程的噪声防治对策并提出经济、技术的可行性;
7 提出针对该项目的有关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
(2)掌握噪声防治对策应考虑的环节。
应当从声源上降低噪声、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两个环节考虑
声源降噪包括:改进机械设计降噪;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降噪;维持设备处于良好运转状态。
传播途径降噪: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利用自然地形物降噪;合理布局噪声敏感区中建筑物功能和合理调整建筑物平面布局;采取声学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