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注册环评师 > 科目 > 技术导则与标准 > 复习辅导

2012环评师考试《导则与标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国和网校  [2012-05-03 11:30:00 ]  【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生态恢复是相对于生态破坏而言的。生态破坏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功能退化或丧失,关系紊乱。生态恢复就是恢复系统的合理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生态恢复实质上就是被破坏生态系统的有序演替过程,这个过程使生态系统可能回复到原先的状态。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取向影响,生态恢复并不意味着在所有场合下都能够或必须使恢复的生态系统都是原先的状态,生态恢复最本质的目的就是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达到系统自维持状态。

群落的自然演替机制奠定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在自然条件下,如果群落一旦遭到干扰和破坏,它还是能够恢复的,尽管恢复的时间有长有短。首先是被称之为先锋植物的种类侵入遭到破坏的地方并定居直至繁殖。先锋植物改善了被破坏地生态环境,使得更适宜其他物种的生存并被其取代。如此渐进直到群落恢复它原来的外貌和物种成分为止。在一个遭到破坏的群落地点所发生的这一系列变化就是演替。

演替可以在地球上几乎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发生。发生在由于近期活跃的自然地理过程,如冰川退缩或侵蚀发生的那些地区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次生演替指发生在起因于火灾、污染、耕耘等而使得原先存在的植被遭到破坏的那些地区的演替。在火烧或皆伐后的林地如云杉林上发生的次生演替过程一般经过迹地-杂草期-桦树期-山杨期-云杉林等阶段,时间可达几十年之久。弃耕地上发生的次生演替顺序为弃耕地-杂草期-优势草期-灌木期-乔木期。可以看出,无论原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都可以通过人为手段加以调控,从而改变演替速度或改变演替方向。例如在云杉林的火烧迹地上直接种植云杉,从而缩短演替时间。在弃耕地上种植茶树亦能改变演替方向。

基于上述理论,恢复生态学获得了认识论的基础。即恢复生态学是在生态建设服从于自然规律和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在群落演替理论指导下,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技术手段,控制待恢复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和发展方向,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维持状态。转自:考试网 - [Examw.Com]

恢复生态学的研究目标旨在探索因自然灾变或人类经济活动所破坏的各类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其研究对象十分广泛,包括自然灾变,如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洪水等引起的生态破坏和生态系统退化,以及人类活动如采矿、冶炼、化工、建筑、污染物排放等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恢复生态学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重要进展:

(1)成功地发展了以生态系统演替为理论基础的有效恢复技术,建立了多种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模式和自维持生态系统。

(2)经恢复后的生态系统有了新的利用价值,改善了人类社会生存环境,提高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3)在环境恶化的区域,退化生态系统的面积有所减少,生态景观得到改进。

(4)开拓了生态学的新领域,许多生态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发展。

相关推荐
  • 复习辅导
  • 模拟试题
  • 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