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是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提供数据,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 理和采取的相应环境措施提供基础,并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决策提供服务。
一、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基本要求
现行总纲规定,工程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根据各类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环境 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要进行深入分析。
(2) 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 初步设计等技术文件中提供的资料、数据、图件等,应进行分析后引用;引用现有资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分析其时效性;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相同性 或者相似性。
(3) 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 式、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的不断发展,在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对工程分析的 要求越来越高,除符合以上要求外,还要求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如产业政策、能源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环境技术政策、节约用水要 求以及清洁生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污染物达标排放、“以新带老”原则等。
工程分析应在对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建设方案、运行调度方式等进行充分调查 的基础上进行。
2.分析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资料的详尽程度,其工程分析可以釆用不同的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物料平衡计算法和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1) 类比分析法要求时间长,需投入的工作量大,但所得结果较准确,可信度 也较高。在评价工作等级较高、评价时间允许,且有可参考的相同或相似的现有工程时,应采用类比分析法。
(2) 实测法。通过选择相同或类似工艺实测一些关键的污染参数。
(3) 实验法。通过一定的实验手段来确定一些关键的污染参数。
(4) 物料平衡计算法以理论计算为基础,比较简单,但是具有一定局限性,不 适用于所有建设项目。在理论计算中的设备运行状况均按照理想状态考虑,计算结 果大多数情况下数值偏低,不利于提出合适的环境保护措施。
(5) 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最为简便,当评价工作等级要求较低、评价时间短或 是无法采取类比分析法和物料平衡计算法的情况下,可以釆用此方法,但是釆用此方法所获得的工程分析数据准确性较差,不适用于定量程度要求高的建设项目。
二、工程分析的内容
工程分析要对建设项目的全部组成和施工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所有时段的 全部行为过程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特征、程度、方式等进行分析与说明,突出重点;并从保护周围环境、景观及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出发,分析总图及规划布置方 案的合理性。
1.工程基本数据
建设项目规模、主要生产设备和公用及储运装置、平面布置,主要原辅材料及 其他物料的理化性质、毒理特征及其消耗量,能源消耗数量、来源及其储运方式,原料及燃料的类别、构成与成分,产品及中间体的性质、数量,物料平衡,燃料平 衡,水平衡,特征污染物平衡;工程占地类型及数量,土石方量,取弃土量;建设 周期、运行参数及总投资等。
根据“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的原则做好水平衡,给出总用水量、 新鲜用水量、废水产生量、循环使用量、处理量、回用量和最终外排量等,明确具体的回用部位;根据回用部位的水质、温度等工艺要求,分析废水回用的可行性。 按照国家节约用水的要求,提出进一步节水的有效措施。
改扩建及异地搬迁建设项目需说明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污染排放及达标情 况、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拟釆取的整改措施等内容。
2.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绘制包含产污环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分析各种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列表 给出污染物的种类、性质、产生量、产生浓度、削减量、排放量、排放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及达标情况;分析建设项目存在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 及具有持久性影响的污染物的来源、转移途径和流向;给出噪声、振动、热、光、 放射性及电磁辐射等污染的来源、特性及强度等;各种治理、回收、利用、减缓措施状况等。
3.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明确生态影响作用因子,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具体环境特征和工程内容, 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影响性质、作用方式和影响后果,分析生态影响范围、性质、特点和程度。应特别关注特殊工程点段分析,如环境敏感区、长大隧 道与桥梁、淹没区等,并关注间接性影响、区域性影响、累积性影响以及长期影响 等特有影响因素的分析。
4.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运
通过对建设项目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等的装卸、搬运、储藏、预处理等环节 的分析,核定各环节的污染来源、种类、性质、排放方式、强度、去向及达标情况等。
5.交通运输
给出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运等),分析由于建设项目的施工和运行,使当地及附近地区交通运输量增加所带来环境影响的类型、因子、性质及强度。
6.公用工程
给出水、电、气、燃料等辅助材料的来源、种类、性质、用途、消耗量等,并 对来源及可靠性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