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声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1.施工期对沿线声环境质量的影响调查
从第五章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章节可以看出,施工期孝襄指挥部委托环境监测机构在线路所经过的10个敏感点——陶庙小学、黄家港、高彭湾、烟店镇、长松街、彭家湾、庞家山、董岗、肖王营、闫坡进行了跟踪监测。监测时段为昼间(夜间不允许施工)。本次调查根据当时的监测数据并结合现场调查,分析工程建设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施工期声环境敏感点昼间噪声监测结果及达标情况见表16。
2002—2005年,所测敏感点的等效声级在48.7—67.7dB,3年来的公路沿线声环境状况良好,全线10个噪声敏感点测定值均远低于其相应的标准值。
在项目组现场调查期间,也就施工期噪声影响问题对沿线居民进行了访谈。居民表示,尽管施工期噪声有一定影响,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了一些临时性的降噪措施,并且在夜间基本不施工,高噪声施工作业也提前对群众进行了告知,对居民休息造成的影响不大,居民普遍对施工期的噪声影响表示理解。
2.噪声敏感点变化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公路中心线200m范围内的声环境敏感点进行,重点是100m范围内的学校、村庄等。
经调查,项目环评按照初步设计的路线方案进行,目前路线与初步设计基本一致,仅个别敏感点线位有所微调,因此沿线多数敏感点与环评时相同。经统计,目前项目主线共涉及敏感点106处,包括99个村庄、5所学校和2所医院(其中环评时主线原有的4所学校由于拆迁和避让,本次调查不作为敏感点,周台村小字现已改为周台村卫生所),环评时涉及的声环境敏感点有68个,包括59个村庄、8所学校和1所医院,故项目主线较环评时新增敏感点38处。连接线部分路线调整幅度较小,敏感点情况未发生大的变动,仅比环评时新增5处。经分析,工程实际敏感点数目较环评阶段统计的数目有所增加的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环评阶段筛选敏感点时多选择户数在10户以上、规模较集中的村庄,而此次验收调查将沿线敏感点均计入。
(2)一些村庄规模相对集中,但由于设计路线穿越造成了较多拆迁,红线外遗留户数不多,环评时可能认为会将其全部拆迁故未将其计入敏感点,而公路实施时实际情况并未完全拆迁还留有部分房屋,此次调查将其计为敏感点。
经过统计,现有声环境敏感点与环评敏感点的对比情况见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