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注册环评师 > 科目 > 技术方法 > 复习辅导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复习重点(第五章)

国和网校  [2009-04-29 14:24:00 ]  【
  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常用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各种气象条件、地形条件下的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转化和清除等物理、化学机制。
  2、大气预测步骤(9项):确定预测因子;确定预测范围及计算点;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污染源基础资料)、气象条件计算清单(气象条件基础资料)、地形数据计算清单(地形条件基础资料);设定预测情景;选择预测模式;确定相关的计算参数(其他参数基础资料);进行环境质量预测与评价。
  3、计算区域浓度场时,计算点设在网络节点上,网格距一般为500m×500m,还可根据距源距离的远近,调整网格距的疏密。在计算关心或环境敏感区时,选择关心点或敏感区代表点的坐标为计算点,在计算污染源对下风向的影响时,计算点的间距可以是100-1000m不等,可视计算点离污染源距离而定。
  4、预测模式中,污染源统计类型(2种):按几何形状分为点源、面源、体源和线源;按污染源存在形态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5、颗粒物粒径<15mm时,可以不考虑沉降作用,使用气态污染物模式;
  颗粒物粒径>15mm时,需考虑沉降作用,使用颗粒物模式;
  颗粒物粒径>100mm以上时,则认为此种颗粒物很快沉降,不参与传输和扩散,在模式中不考虑该污染物。
  6、预测情景设定考虑4个方面:污染源类别(新增、削减和被取代)、预测因子(小时、日均、年均浓度)、气象条件、计算受体即计算点(预测范围内的各网格点、关心点或敏感区、下风向轴线最大落地浓度点)。
  下风向轴线最大落地浓度点只针对新增污染源的小时浓度;
  关心点或敏感区,需要预测各类污染源小时、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
  网格点,需要预测各类污染源的日均浓度场和年均浓度场。
  7、预测模式选择根据:污染源的几何形态和污染物存在形态、气象条件、地形条件。
  8、模型计算相关参数:地理经纬度,常年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大气压等,有些模式还需要提供土地使用类型、地表粗糙度等参数。
  9、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基本步骤(6个):分析新增污染源最大落地浓度出现的位置和发生的概率,环境上是否可以接受;分析各类污染源对关心点或敏感区的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分析各类污染源在网格点上的日均浓度场和年均浓度场;和现状监测值进行叠加分析(同一点位、同一气象条件下进行叠加);对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对解决方案进行进一步预测和评价,给出最终推荐方案和建设项目或规划项目可行性等结论。
  10、高斯扩散模式:适合模拟平坦地区定场情况下连续排放的污染源的浓度分布。
  11、常见的扩散模式:有风,小风和静风扩散模式;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污染物扩散模式;短期(小时均和日均)浓度和长期(年均)浓度扩散模式;点源、面源、线源和体源等扩散模式。
  12、有风点源扩散模式,即高斯烟羽扩散模式。

适用条件<?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调查资料

地面10m高处的平均风速≥1.5m/s,平坦地形,气态污染物,颗粒物粒径<15mm的污染物,在模拟的单元时间段里风向、风速、稳定度基本不变,污染物通过某种装置排放。

污染源资料

污染源的位置、源强以及排放方式

气象资料

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

  13、小风和静风点源扩散模式,一种化简的烟团模式。

适用条件

调查资料

地面10m高处的平均风速<1.5m/s,平坦地形,气态污染物,颗粒物粒径<15mm的污染物,在模拟的单元时间段里风向、风速、稳定度基本不变,污染物通过某种装置排放。

污染源资料

污染源的位置、源强以及排放方式

气象资料

风向、风速、稳定度

  14、颗粒物扩散模式,也称倾斜烟羽扩散模式

适用条件

调查资料

地面10m高处的平均风速>1.5m/s,平坦地形,气态污染物,颗粒物粒径>15mm的污染物,在模拟的单元时间段里风向、风速、稳定度基本不变,污染物通过某种装置排放。

污染源资料

污染源的位置、源强以及排放方式,颗粒物直径和密度分布

气象资料

风向、风速、稳定度

  15、薰烟污染:晴朗夜间,由于下垫面的辐射冷却形成贴地逆温层,日出后,地面受太阳照射增温,逆温层自下而上逐渐消失,转变为中性或不稳定层结,原滞留在逆温层内的污染物内的污染物向下蔓延,地面形成高浓度。
  16、面源扩散模式:后退点源模式(虚点源模式)、窄烟云模式(ATDL模式)、箱模式等。
  后退点源模式主要用于计算小面源,其适用条件同点源各种模式,后两者主要用于较大面源。修正系数  y 4.3   z  2.15
  17、体源排放模式:同面源扩散模式,也用后退点源模式,使用条件同点源各种模式。修正系数  y 4.3    z 4.3
  18、线源扩散模式:通常采用点源求和法求取。
  19、日平均浓度方法:保证率法、典型日法、换算法等。
  20、典型气象条件是指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已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的组合条件。
  21、长期平均浓度模式:预测包括计算年、季、月平均浓度值,可利用联合频率的权重法或用长期气象资料逐次计算求平均。
  22、烟气抬升高度

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

Qh2100kJ/s,且DT≥35K

 

1700kJ/s<Qh2100kJ/s

 

Qh1700kJ/s或者DT<35K

 

有风时,稳定

 

静风和小风

 

  23、卫生防护距离级差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时,级差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级差100m;超过1000m时,级差为200m。
  24、无组织排放多种有害气体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按最大值计算;
  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气体的工业企业,若卫生防护距离同一级别,则级别提高一级。
  25、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成三类:
  Ⅰ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1/3者;
  Ⅱ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1/3者,或虽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指标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Ⅲ类:无排放同种有害物质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且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相关推荐
  • 复习辅导
  • 模拟试题
  • 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