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一、导则的基本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对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 的工程分析有如下明确的要求。
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以施工期和运营期 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工程分析内容应包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工程的规划依据和规划环评依 据、工程类型、项目组成、占地规模、总平面及现场布置、施工方式、施工时序、运行方式、替代方案、工程总投资与环保投资、设计方案中的生态保护措施等。
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 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主要内容应包括:
(1) 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2) 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
(3) 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4) 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
二、工程分析时段
导则明确要求,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即 应全过程分析,其中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各类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影响性质和所处的区域环境特点的差异,其关注的工程行 为和重要生态影响会有所侧重,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勘察设计期一般不晚于环评阶段结束,主要包括初勘、选址选线和工程可行 性(预)研究报告。初勘和选址选线工作在进入环评阶段前已完成,其主要成果在工程可行性(预)研究报告会有体现;而工程可行性(预)研究报告与环评是一个 互动阶段,环评以工程可行性(预)研究报告为基础,评价过程中发现初勘、选址 选线和相关工程设计中存在环境影响问题应提出调整或修改建议,工程可行性(预) 研究报告据此进行修改或调整,最终形成科学的工程可行性(预)研究报告与环评报告。
施工期时间跨度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对生态影响来说,施工期和运营期
的影响同等重要且各具特点,施工期产生的直接生态影响一般属临时性质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其产生的间接影响可能是永久性的。在实际工程中,施工期生态影响注重直接影响的同时,也不应忽略可能造成的间接影响。施工期是生态影响评价必 须重点关注的时段。
运营期一般比施工期长得多,在工程可行性(预)研究报告中会有明确的期限要求。由于时间跨度长,该时期的生态和污染影响可能会造成区域性的环境问题, 如水库蓄水会使周边区域地下水位抬升,进而可能造成区域土壤盐渍化甚至沼泽化、井工?矿时大量疏干排水可能导致地表沉降和地面植被生长不良甚至荒漠化。 运营期是环评必须重点关注的时段。
退役期不仅包括主体工程的退役,也涉及主要设备和相关配套工程的退役。如矿井(区)闭矿、渣场封闭、设备报废更新等,也可能存在环境影响问题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