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某水电站;
建设规模:电站装机容量70MW,多年平均发电量1.45亿千瓦·时;水库总库容2.65亿立方米,库容系数34.3%,为多年调节水库。工程投资:项目的工程投资概算为73092万元;工程实际环保投资584.1万元。
工程建设情况:工程于XXXX年5月18日土建施工承包单位进点开工,同年12月12日截流,XXXX年10月11日下闸蓄水,12月23日1﹟机并网发电,2﹟机组2000年1月24日并网发电。施工征地区基本上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实施了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了绿化,并通过加强管理不断增加成活率,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了施工征地区的生态环境。工程移民大多得到妥善安置,避免了移民安置可能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
问题
1.水环境影响预测涉及到的内容包括(ABCD)
A.根据江水功能区划确认评价等级
B.水库水温结构
C.库区周围工业污染源分布
D.库中富营养化情况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叙述正确的是(ABCD)
A.结合优化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采取减粉降尘措施
B.采用湿式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粉尘的产生量
C.混凝土拌和采用成套封闭式拌和楼进行生产,封闭运输和密闭作业
D.施工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佩戴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3.移民安置区水环境保护措施正确的是(ABCD)
A.将人畜粪便作为农家肥可以减少污水排放
B.在生活移民安置区采用沼气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C.可以利用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来源
D.沼气池的出渣和出液也可来作农家肥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C)
A.施工期夜间的噪声叠加值均在80.4dB(A)左右,基本上对居民点不产生影响
B.移民外迁安置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就近外迁
C.工程施工应当充分考虑对周边风景区的影响
D.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扬尘等状况可以通过洒水等方式减缓污染
5.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涉及到的内容包括(ABC)
A.工程占用的植被类型
B.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C.施工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D.水库发电能力及风险防范
6.对于移民安置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土地生产安置地的选择要位置适中,有利生产、生活方便
B.移民安置应当考虑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和生活居住习惯
C.不必考虑生产安置中占用植被类型
D.农村移民生产安置可以以调剂为主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
A.根据污染控制目标确定污不处理的设计方案
B.含油废水可作为洗车用水
C.施工区的生活污水采用成套设备处理,占地面积少,能重复使用
D.处理后的水抽取进入回收池作为降尘、绿化用水
8.下列属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是(ABCD)
A.将发现的珍稀植物树苗移栽到适宜的地方,进行保护
B.将易受移民安置活动影响的古大珍稀树种作为重点保护对象,采取移栽或就地单株保护措施
C.加强管理,减少污染,保护动物,防止破坏新的景观
D.防治爆破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开山施爆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影响预测时需要了解水体中的动植物种类
B.水土流失影响预测可以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和周边情况不作为重点考虑因素
C.对水土流失影响预测可以对整个工程区域进行分区进行
D.移民安置应当与水土流失预测同时考虑
10.环境保护措施包括以下方面(ABC)
A.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B.声环境保护措施
C.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D.水源环境保护措施
试题三:拟建思小高速公路是我国西南通往南亚大陆的国际通道的主要路段,有一段线路必须经过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里程为18.522km,其中有4.722km的路段所在区域经调整后由核心区划为实验区。路域环境中发育着热带雨林等珍贵植被类型,生长着山白兰等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栖息有亚洲象等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本项目线路总长97.8km,设计行车速度60km/h,路基宽度22.5m,全程有互通式立交6处,分离式立交3处,跨河大桥57座(11602.88 m),中桥143座(9 752.5m),小桥38座(1149m),单洞长隧道16道(10080 m),涵洞132道(1149m),服务区3处,收费站8处。该公路征用土地8.1万亩,土石方数量3801.441×70059.817km3,项日总投资38亿元。
该项目穿越多个村庄,K40+150经过普文河。
问题:
1、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是什么?
2、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有哪些?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4、本项目评价工作重点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5、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敏感目标:
6、简要说明生态环境保护虑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
1、本项目的工程环境影响是什么?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①噪声:公路地基处理、路基填筑、桥梁施工、路面施工等机械运行噪声;
②环境空气:路基施工、道路施工引起的扬尘:路面施工产生的沥青烟。
③水环境:施工机械的含油污水;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桥梁施工对水体的污染;雨水对建筑材料堆放的冲刷对水体的污染。
④生态环境:路基施工使植被遭到破坏,农田、林地被占用,地表裸露,增加水土流失,工程占地将减少当地的耕地、林地、园地等面积;施工对自然保护区、植被及野生动植物的不利影响。
⑤社会环境:居民搬迁;交通不便。
运营期的环境影晌
①噪声:汽车运行产生的噪声
②空气环境:汽车尾气;路面扬尘
③水环境:路面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危险品运输泄漏事故对水体的污染
④生态环境:植被未完全恢复,水土流失依然存在,公路阻隔影响动物栖息环境。
⑤社会环境:
2、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有哪些?
按生态环境: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植被、珍稀植物、珍稀动物、野生动物通道等;
水环境:重点为K40-I-50普文河水质,服务区、收费站处污水排放;
社会环境:受拆迁影响的居民生活质量、土地利用、城镇规划:
声环境、环境空气:居民点、学校等。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调查: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
(2)生态系统调查:自然保护区及沿途评价范围内动、植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素等。
(3)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等。
(4)敏感保护目标调查。
(5)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调查。
(6)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包括:
(1)收集现有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土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规划、生态功能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并熟悉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野外调查。
(4)收集遥感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并进行野外定位验证。
(5)访问专家,解决调查和评价种高度专业化的问题和疑难问题。
(6)采取定位或半定位观测。如候鸟迁徙等。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区域敏感保护目标,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丰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4、本项目评价工作重点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评价重点:
①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详细调查沿线生态现状
②本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③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本项目需经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界内,与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相冲突。环境影响评价时,为了执行相关法律,在路线布设确实无法避开的前提条件下,由公路建设的业主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同意,对其功能区划分调整为实验区并同意建设后,该公路项目方可穿越。因此,该项目在评价期间是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
5、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敏感目标:
(1)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所在区域是由原来的核心区划归为实验区的,发育着热带雨林等珍贵植被类型,生长着山白兰等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栖息有亚洲象等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2)天然植被保存较好的区域
(3)珍希植物(含区域特有种)
(4)珍稀动物,如亚洲象等
6、简要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对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分别从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三个时段提出。
1)在设计期贯彻“环保选线”理念,进行路线方案优化,经过论证最终选择对自然保扩区影响小的方案。同时对公路沿线陆域范围内的野生保护植物进行调查,记录受保护植物的名称、保护级别、类别、分布地理位置、分布数量。对受保护动物亚洲象应调查活动栖息场所,特别是活动或饮水路线等,为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施工期,依据现场调查结果,提出生态监理制度。对受保护植物提出移栽保护或保护遗传因子的措施,使被保护的野生植物在施工期的影响减低到最低限度。增设动物通道或增加桥隧比例的措施,从而减少对动物的阻隔。
3)营运期,在自然保护区路段设禁鸣措施,对公路路侧坡面、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区、服务与管理区、取弃土场等处的绿化或植被恢复措施,并强调在植被恢复时只能选取当地植物,以保证生态安全。
试题:滇东南地区某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工程,全长62.05km,其中山岭区长18.9km,设计行程速度60km/h,路基宽22. 5m;重丘区43.15 km,设计行程速度80km/h,路基宽24.5m。主要工程数量如下;土方287.5×103m3,石方320.4×103m3,特大桥5座,大桥20座,隧道5座,长4740m,立体交叉9处,永久占地291.79hm2,拆迁建筑物10300m2,拆迁户数58户,210人。沿途永久占用土地包括水田19.9hm2,荒地70.3hm2,经济林0.56hm2,橙杂林68.2hm2,河沟水体10.89hm2,道路1.09hm2,临时占用旱地1.04hm2,荒地125.2hm2,该项目选线横跨南盘江,在项目起点K3.0~K4.5处,经过作为当地水源地的丰收水库集水范围。
问题:
1、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评价重点是什么?
2、如何进行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
3、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4、项目主要环境风险有哪些?如何评价?
5、主要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如何确定?
6、该公路竣工通车前具备哪些条件方可进行环保验收?应提交什么文件?
参考答案
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评价重点是什么?
答: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
(1)运营期的噪声影响。
(2)运营期的汽车尾气影响。
(3)施工期的扬尘、水士流失影响。
(4)水环境影响:项目部分路段经过水源地,施工过程以及运营期风险情况下会对饮用水源水质造成影响。
(5)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建设造成的植被破坏等。
(6)景观影响。
评价重点:运营期机动车辆对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点的大气环境、声环境以及对饮用水源水库的环境风险。
2、如何进行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
答: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施丁期,结合公路设计、实地调查以及当地水文资料,采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确定不同施工阶段土壤侵蚀模数和受侵蚀面积,计算得到水土流失量。或者根据当地的实际水土流失观测资料对不同坡度和路段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
3、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农业(耕地、果园)的影响。
(2)对沿线植被、动物影响。
(3)水土流失的影响。
(4)搬迁、占地等是否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
(5)调查确定沿线是否有风景区或者文物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以及是否造成影响。
4、项目主要环境风险有哪些?如何评价?
答:项目主要环境风险:
(1)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没有落实导致施工场地周围生态环境、水环境严重恶化。
(2)危险品运输风险:公路投入运营后,存在由于交通事故、储罐老化破裂、桥梁坍塌等导致车运危险品泄露人河流或水库从而影响水质的风险。
(3)隧道施工期爆破作业的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评价:依据技术导则规定的风险评价原则,进行风险值计算,风险可接受分析采用最大可信灾害事故风险值R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RL比较:
R≤RL则认为本项目的建设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R>RL则对该项目需要采取降低事故风险的措施,以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项目的建设是不可接受的。
5、主要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如何确定?
答:主要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根据国家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分级依据确定。
大气、地表水、噪声的评价等级均分三级: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进行划分。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受纳污水的地面水域的规模以及对它的水质要求进行划分。
(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根据按投资额划分的建设项目规模,噪声源种类及数量、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进行划分。
6、该公路竣工通车前应具备哪些条件方可进行环保验收?应提交什么文件?
答:该公路竣工通车前环保验收的主要内容如下:
(1)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各,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档案资料齐全。
(2)水土保持措施、敏感区的道路两侧噪声防护措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已按要求建成或者落实,安装符合标准,经负荷试车检测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
(3)建成水库段的地表径流截排措施、水库段危险车辆禁行标识。
(4)具备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包括:经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健全的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原料、动力供应落实,符合交付使用的其他要求。
(5)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设计文件中提出的标准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6)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规定的要求落实,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恢复的环境已按规定采取了恢复措施。
(7)环境监测项目、点位、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8)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需对环境保护敏感点进行环境影响验证,对清洁生产进行指标考核,对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工程环境监理的,已按规定要求完成。
(9)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建设单位采取措施削减其他设施污染物排放,或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采取“区域削减”措施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其相应措施得到落实。
应提交以下验收材料:(1)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或调查报告:(2)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3)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