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安全处置案例分析
某市拟建—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其主要的建设内容包括:安全填埋场、物化处理车间、稳定/固化处理车间、公用工程及生活办公设施等。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降雨充沛。
拟选场址一:位于低山丘陵山坡及沟谷区,某村东北侧(直线距离1.8km),主要植被为人工种植的果园、水稻蔬菜等,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1000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3个村庄,人口居住稀疏。选址区场地外东北侧为地势最高点,场地北部有一条东西走向沟谷,在沟谷西部有一个人工土石坝,沟谷汇水在此形成一个人工鱼塘。场地外南侧池塘为最低点,场地南部汇水沿南侧坡地汇入南部沟谷向南流出。选址区南侧5km处 有一处森林公园,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5km处。选址区西边界(200m)外有一高压高架输电线穿过。
拟选场址二:位于某村庄北面山谷(距离该村1.5km),地表植被主要为马尾松一芒萁群落和人工种植林,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800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2个村庄,人口居住比较密集。选址区临近森林公园(约1km),场地周围地势南高北低,北侧有一水塘(非饮用水)。选址区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0km处,距最近变电站1km。
问题:
1.两个场址哪个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为什么?
2.该建设项目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3.该项目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水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
5.上述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哪个主要的建设内容?
6.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及预测时段包括哪些?
1.两个场址哪个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为什么?
答:两个场址对比分析见下表:略
与场址二相比,场址一优点:破坏人工种植的果园、蔬菜,对生态破坏相对较小;离最近水厂取水点相对较远,对水环境影响相对小;电力设施距离比较近,距离村庄和森林公园等敏感点比较远,对周围敏感点噪声和景观等影响小。缺点:其建进场公路要长200m;村庄数目多,人口居住比较稀疏。综合上述两个场址的优缺点,选择场址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
2.该建设项目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答: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垃圾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垃圾场选址的合理性以及垃圾填埋场运行期间垃圾渗滤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3.该项目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进行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1)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并附地理位置图;
(2)地质环境:根据现有资料详细叙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不良地质构造。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根据评价要求作一定的现场调查;
(3)地形地貌: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相对高差的起伏状况,周围的地貌类型;
(4)气象与气候;
(5)地表水环境:地表水水系分布、水文特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主要取水口分布;地表水水质现状及污染来源等;
(6)地下水环境;
(7)大气环境根据现有资料,简单说明项目周围地区大气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污染来源、大气环境容量等;
(8)土壤与水土流失: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成土母质、土壤层厚度等;
(9)生态调查:植被情况(如类型、主要组成、覆盖度和生长情况等),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野生动物、植物;
(10)声环境:确定声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监测布点与现有污染源调查工作;
(11)社会经济:包括社会经济、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
(12)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主要是与项目临近的森林公园情况,并调查选址区是否有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景观。
4.水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
答: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评价因子包括:pH、COD、BOD、SS、石油类、氨氮、总磷、挥发酚、总汞、总氰化物,还有其他重金属如Cu、Cd、Zn、As等;地下水:pH、总汞、总氰化物、Cr6+、Cu、Zn、Cd、As。
5.上述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哪些主要的建设内容?
答:上述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污水处理设施。
6.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及预测时段包括哪些?
答:项目环境影&考试大&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预测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预处理车间产生的废水以及生活区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垃圾渗滤液的环境影响时,还应考虑非正常情况下如防渗层破裂对地下水污染的分析。
(2)大气环境:施工扬尘、填埋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填埋场废气对填埋场周围环境和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
(3)噪声:施工机械、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水土流失:项目选址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建设期对植被破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
(5)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建设填埋场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植被,占用土地引起水土流失,弃土堆放等给选址区及其周围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预测时段包括: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封场后)三个时段。
公路建设项目案例分析水平测试及答案
案例一:
某地拟建一公路,全长116.8km,项目沿线经过5个镇,10个村、2个工业区。所选路线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跨过一条河流和两座山,周边还包括超高压变电站。沿线某些路段现有道路,将道路进行拓宽,标准路幅宽75m,主道双向八车道,两侧加设辅道和人行道,新增立交、跨线8座(2座全互通、3座半互通、2座跨线、1座环形回头匝道)、跨河桥梁1座、隧道300m;改造现有立交、跨线4座,保留立交、跨线2座。项目沿线最近的村庄距拟建公路300m,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121288m2,临时建筑19344m2,征地面积13万亩。全程弃土点10个,取土点11个,有高填方段3000m。项目总投资45亿元。项目选址区气候冬夏季有明显差异,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冬季干旱、风沙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7~8月份。
问题:
1.项目噪声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2.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4.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5.本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本项目噪声评价范围取道路两侧500m。由于项目沿线较远处才有声敏感点,项目噪声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可取道路中心线两侧500m范围内。
2.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1)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可能导致沿途生物量减少(尤其是自然保护区段),改变地形地貌,并造成景观影响(尤其是途经风景旅游区段)。(2)水土流失:取土点、弃土点、桥梁基础作业、水库旁路基建设、房屋拆迁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并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3)水环境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施工废水、桥梁施工、水土流失等可能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在途径水源保护区路段施工时需特别注意。(4)声环境影响:建筑拆迁等施工噪声会对施工区周围居民区等声敏感点造成影响。(5)施工扬尘和固体废物也会对施工区周围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等造成影响。
3.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1)自然环境调查: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2)生态系统调查:自然保护区及沿途评价范围内动、植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素等。(3)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等。(4)敏感保护目标调查。(5)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规划调查。(6)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主要调查方法有资料收集、文献调研、现场考察、遥感解译、专家访谈等。
4.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如下:(1)工程概况:介绍项目名称、工程项目设计等。(2)施工规划:介绍工程的施工规划。(3)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根据调查结果,从生态完整性和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源强进行分析,尽可能给出定量数据。如占地、植被破坏量、水土流失量等。注意分析生态环境影响时要考虑区分临时影响和永久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而且要同替代方案或推荐方案对比分析,工程选线、选址方案不同,施工方案不同,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差异。(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主要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和噪声源强,以及其他风险问题。建设期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根据施工人数和施工人员每天的用水定额来计算;施工扬尘与施工噪声可采用类比法来计算。运行期工程分析的注意内容包括公路噪声和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同时考虑公路车辆泄漏和事故风险影响源强。
5.本项目竣工后需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调查的重点为水土流失危害、景观影响、水源区水环境影响、土地资源占用量、生物多样性损失、声环境影响。调查施工过程中是否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采取措施后的效果。
案例二:
某机场建设项目位于环境空气二类、噪声二类地区,所在地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为Ⅲ类水体。项目主体工程由1条跑道、2条平行滑行道、4条快速出口滑行道及6条跑滑之间的垂直联络道组成。工程填方250×104m3、挖方445×104m3,堆载体土面区翻挖压实95×104m3,土面区绿化土方215×104m3。各类排水沟总长31.6km。围场路、消防车道和特种车道等道路总面积108670 m2。请根据上述资料,简要回答下述问题:
1、说明机场地区环境空气、噪声、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评价中应执行的环境标准。
2、说明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内容与方法。
3、说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与主要方法,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重点。
4、简要说明该项目的评价重点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1、环境空气执行二级标准,噪声执行2类区标准,地下水执行Ⅲ类,地表水执行Ⅲ类。
2、根据项目介绍,噪声评价等级的判断依据有四个。本项目噪声应该是一级评价。范围:主跑道两端15km,侧端各2km评价内容:现状噪声要求全部实测,预测范围要覆盖全部环境敏感点和保护目标,做噪声等值线并说明个声级下的人口分布,项目建成前后噪声变化比较,提出噪声防治措施。
3、生态环境评价应该是三级。调查范围向外扩展1~2km,调查与评价内容:自然资源情况、水土流失状况、地表植被破坏情况、敏感生态问题、水土保持措施。由于其挖方大于填方,说明要取土,因此生态评价的重点水水土保持及防治措施。
4、评价重点是:飞机噪声的影响预测;飞机尾气、锅炉烟气、污水处理设施恶臭、航煤油库等环境空气影响;机场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应注意的问题是:机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注意贯彻当时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必须十分认真的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做好机场周边地区的公众参与和调查工作,并将公众的意见如实反映给建设业主和设计单位,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案例三:
某新建公路,全长120公里,位于平原地区,路基宽度28米,全线共有特大桥1座,大桥2座,中桥小桥60座,涵洞310道;互通立交11处;分离立交14处,通道281道,天桥9座,项目总投资为60亿元。根据环评现状调查,公路沿线没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也无国家、省、市级重点保护的稀有动植物种群。公路经过区域为乡村,无大中型企业,距公路中心线200米范围内村庄50个,学校5个,在公路K100+70米处距公路中心线220米还有一乡镇医院。根据以上资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环评报告书中应设哪些专题? 2、说明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3、说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4、若公路特大桥所跨为某水库,该水库为规划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评价中应提出何种措施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总论、工程概况、自然社会环境概况、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含生态、水、环境空气、声环境)、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含生态、水、环境空气、声环境)、社会环境预测评述、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与、替代方案、替代方案及工程选线的合理性论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2、答: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米以内范围,并包含公路K100+70米处距公路中心线220米的乡镇医院;本项目属新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预计有较显著提高(噪声级增量大于50dB),因此根据《声环境导则》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3、答: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300米以内的范围,并包括涉及的取土场、临时用地等,工程影响范围大于50平方公里。项目为线性工程,路线部分在平原区展布,生物量、生物物种多样性减少均小于50%,项目的建设不会引起生物量大幅度减少和物种锐减。因此根据《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4、答:应提出公路改线避让水源地的措施。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