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注册环评师 > 科目 > 案例分析 > 模拟试题

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案例分析第一轮模拟试题八

国和网校  [2014-03-28 15:59:00 ]  【

  水利水电相关试题及答案

  拟在已规划进行梯级开发的河道上建一引水式电站,运行方式为日调节。坝高48m,库容约1.9亿m3。工程建设需移民10万人,采取就近后靠安置。淹没区现状有采砂采矿作业。在坝址与发电厂之间临河有一工厂,需取用河水生产,取水量较大。拟建坝址下游50km处一侧有一处面积较大的洪泛区,另一侧有较多的农田,且下游20km还有一旅游胜地。经初步调查,在拟建坝址下游可能有一处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工程土方量约900万m3,所需石料为商品料。

  1.指出工程可能影响的主要敏感目标?指出对其中一种保护目标现状调查时应弄清的问题?

  (1)洪泛区、坝下临河工厂、农田、旅游胜地、鱼类产卵场。

  (2)洪泛区:应调查洪泛区与坝址的距离、洪泛区形成的河流水文条件、洪泛区面积、水面面积、洪泛区内的植物、动物情况,特别是鸟类情况,有无国家保护动物。

  (本题如果将农田、旅游胜地、产卵场作为保护目标来解答。农田:农田类型,其中是否有基本农田;农田分布;土壤类型及肥沃程度;灌渠分布、取水口及灌溉定额;主要农作物及产量。旅游胜区:收集资料,弄清其建设历史、性质、级别、功能分区、保护范围、重要景点分布、交通及旅游路线、景区规划及保护要求。产卵场:位置、范围、鱼类名称、产卵所需的水位、水温、流量、流速、含沙量等水文水环境条件。)

  2.本工程建设主要生态不利影响有哪些?

  (1)水库淹没生态损失与库岸稳定性影响;

  (2)大坝阻隔影响,特别是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

  (3)减脱水段的生态系统改变的影响;

  (4)移民安置生态破坏影响;

  (5)对下游洪泛区湿地萎缩、农田灌溉用水量及低水温灌溉造成的减产影响、旅游胜地对水的需求影响、鱼类产卵场生境条件改变的影响。

  3.若淹没区原本有较多的采砂、采矿作业,环境影响评价除关注一般影响外,还应关注什么问题?应从哪几个方面提出保护措施?

  (1)调查采砂、采矿作业造成的生态破坏情况,包括破坏面积、泥沙流入河道的量、地质破坏及库区稳定性、植被损失与生态恢复情况,从而确定是否会造成库区泥沙大量淤积及水库回水影响,进而确定坝址是否合理。

  (2)如采砂、采矿生态影响突出,应关闭矿山;若造成泥沙大量入河或破坏库区稳定,应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包括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慎重考虑坝址选择的合理性,必要时重新选址。

  4.若淹没区有国家保护植物,调查时应弄清哪些问题?对珍稀植物保护应提出哪些措施与建议?

  (1)调查保护植物的种类、名称、保护级别、种群数量、密度、盖度、覆盖率、分布范围、生境条件、生物量,群落结构与功能,演替趋势,现状问题。可能被淹没的面积、损失量。

  (2)能就地保护的首先要就地保护,异地保护应注意生境条件的相似性与持续保存的可行性,一般就近移植;不能移植的应异地建立种质基地或保护区。

  5.指出本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条件

  首先完成流域梯级开发规划环境影响,在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批复后,方可进行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案例一、南方某山区拟建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开发目的包括城镇供水,农业灌溉和发电。工程包括一座库容为2.4×109m3的水库,引水工程和水电站。水库大坝高54m,水库回水长度27km,水电站装机容量80 MW,水库需淹没耕地230hm2,移民1870人,安置方式拟采用就地后靠,农业灌溉引水主干渠长30km,灌溉面积6×104 hm2,城镇供水范围主要为下游地区的2个县城。库区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耕地,分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工矿业,河流在水库坝址下游50km河段内有经济鱼类、土著鱼类的索饵场、产卵场。

  1.大坝上游陆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应包括那些方面?

  (1)调查上游陆域大坝蓄水淹没区及影响范围内涉及的物种、种群和生态系统。

  (2)重点调查陆域范围内有无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和特有种,天然的经济物种及自然保护区等。如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生物、珍稀濒危生物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调查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与保护要求等。

  (3)植被调查可设置样方,调查植被组成、分层现象、优势种、频率、密度、生物量等指标。

  (4)动物调查,应调查动物种类、分布、食源、水源、庇护所、繁殖所及领地范围,生理生殖特性,移动迁徙等活动规律。

  (5)调查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和演变过程。

  (6)调查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

  (生态现状调查是生态影响评价的基础。一般从事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人员均容易解答该问题,但往往回答不完整。陆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不外乎植物、动物及其生境调查,在具体工作中从物种、种群、生态系统、景观四个层次入手,同时考虑气候、土壤、水系等自然因素。在复习这样的题时,同时可以联想一下对于下游地区的生态应调查哪些内容?工程建设对上游和下游生态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可注意一下本书的有关内容。)

  2.提出水库运行期对下游河段鱼类的主要影响因素。

  (1)在工程运行期,由于大坝阻隔,对上下游鱼类物种交流有一定阻碍。

  (2)本项目大坝下游有鱼类的索饵、产卵场,被大坝截在上游的鱼类进入索饵和产卵场成为困难,而水库不同方式的放水对下游河道的水生生态影响明显。

  (3)水文情势的变化导致饵料生物变化无常,水温、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的变化对鱼类产卵也有不利的影响。

  (4)河道中鱼类的种群结构将发生变化、急流性或深水性鱼类将对理游水位变浅不适应。

  (水库运行期对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的鱼类均有影响,但对下游影响更明显一些。这类问题提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问大坝建设对下游鱼类的何影响?对坝上鱼类有何影响?对上游鱼类的三场有何影响?对下游鱼类的三场有何影响?基本大同小异,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及提问的形式,结合实际工作来答。)

  3、对上游陆生野生动物有哪些影响?

  (1)施工期大量的施工人员活动和施工机械噪声干扰,以及库区拆迁、清理等,原来两岸活动的动物受到惊扰而发生逃逸。

  (2)蓄水营运期,由于水库面积的扩大将造成野生动物生境的淹没、水面扩大影响陆生动物跨河迁移受到阻隔,动物生境有可能缩小。

  (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一般可按施工期和营运期两个方面进行影响分析与评价,水力发电站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生态的影响均较为明显。当然也可以考虑施工前期、营运后期等的影响。)

  4.针对工程移民安置,环评需考虑那些环境影响?

  (1)移民区遗留的环境影响。遗留的固体废物,建筑残物、生活垃圾,特别是养殖垃圾如不能得到彻底清理,对库区蓄水将造成不利影响;若原来的陡坡开垦的农田不能及地退耕还林还草,其水土流失也将影响库区水质与水位。

  (2)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影响。对安置区环境容量的影响,增加了安置区的环境与资源压力,移民安置占地及土地开发植被变化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农药、化肥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

  (3)移民安置不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是有可能造成移民返迁,加剧库区生态破坏;二是陡坡开垦,使水土流失加剧,甚至诱发地质灾害。

  (4)人体健康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移民安置是水电开发项目关注的重要方面,当然也是考试应该考问的要点。这个题也可以按环境影响要素来解答。)

  5.提出对水库工程需要考虑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和环境管理计划。

  (1)应主要采取以下环境保护工程措施:

  ①库区移民、库底清理措施,保障库区水质。

  ②涉及珍稀保护植物的移植、引种栽培、工程防护等措施;涉及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保护、建立新的栖息地等措施。

  ③防治水土流失的护坡、拦挡、导排洪水的排水沟、导水槽等工程措施。

  ④保障洄游性鱼类的正常洄游的过鱼设施、人工增殖放流,如有竹木流放,则需要设置流放竹木的设施。解决低温水影响的能够分层取水的措施。

  (2)环境管理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成立环境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办法、落实人员与经费,实施施工期的环境监理;

  ②开展库区水质定期监测、生态调查,特别是针对工程对鱼类“三场”的影响及变化情况应进行调查;

  ③严格分层取水、定期放水、保障生态需水量的日常管理;

  ④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⑤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档案,如实记录工程建设过程及其环境影响与变化过程,环境调查成果及科学研究成果;

  ⑥在工程竣工后落实竣工验收,并在稳定运行后3-5年内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

  (本题目也可以单独提出工程措施或环境管理计划来要求回答。在单独的提问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细化答案。水电项目也应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本项目有供水功能,而且是向下游两个城镇供水,在机电检修时有可能发生漏油事故;在洪水季节,需注意大坝安全和排洪,也存在安全风险,进而带来环境风险。本工程兼有供水功能,涉及经济鱼类“三场”,工程规模较大,生态影响应为一级评价,因此,也需要在施工期进行环境监理。)

  某水电站项目,于2001年验收。现有3台600MW发电机组。安排移民3万人,水库淹没面积100km2,由于移民安置不太妥当,造成移民有开垦陡坡、毁林开荒等现象严重改、扩建工程拟新增一台600Mw发电机组,以增加调峰能力,库容、运行场所等工程不变。职工人员不变、新增机组只在用电高峰时使用。在山体上开河,引水进入电站。工程所需得砂石料购买商品料,距项目20km处由汽车运输,路边500m有一村庄。原有工程弃渣堆放在水电站下游200m的滩地上,有防护措施。

  问题:

  1、项目现有主要环境问题,确定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因素。

  答:项目现有主要环境问题:

  (1)移民所造成的开垦陡坡、毁林开荒等:

  (2)山体上开河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3)施工期噪声:

  (4)工程弃渣。

  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影响因素:移民开垦陡坡、毁林开荒造成的植被减少和山体上开河造成的水土流失:

  (2)路边500m的村庄。影响因素:施工期噪声;

  (3)河道管理范围。影响因素:工程弃渣。

  2、生态环境调查除一般需调查外,重点需注意哪些问题的调查?

  答:调查动植物物种清单,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生产力等;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通性与制约问题;水土流失。

  3、水电运行期对环境的主要的影响因素。除一般生态调查项目外,还应调查什么?

  答:库区:泥沙的排泄,适流水的鱼类的迁移,物种多样性问题:脱水段:影响两栖类、鱼类物种,生态用水,民用、工业用水,整个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及岸上动物的迁移。除此外,调水区的生态,交通道路的对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景观的影响、过鱼设施等。

  4、弃渣场位置是否合理,及拟采取的措施(现有电站整改措施)?

  答:不合理。应采取搬迁。弃渣场不能设在水库下游的滩地上,发电排泄的水量大,易阻塞河道、行水等问题。

  5、现有电站整改措施。

  华中某市西南郊距离市区3km处拟建一座总装机600MW抽水蓄能电站,主要用于调峰填谷和事故备用发电。工程枢纽由下水库、输水系统、电站厂房、上水库和辅助设施组成。工程下水库利用现有水库,输水系统、电站厂房和上水库需要新建,上水库库容218万m3。工程总占地面积236hm2,永久占地205hm2,临时占地31hm2。水库淹没林地4.3hm2,草地85 hm2。下水库为1986年修建的已有水库,是当地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该水库目前已经受到流域内一乳品厂废水的污染,水质不能达到功能要求;水库内有养鱼网箱近300个,每箱养鱼1300尾。电站上游2.5km为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施工区分为上水库区、厂房区和管理设备区三部分,各区通过公路相连接。整个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施工预计需要3年时间。现在要对此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问题:

  1、工程分析的重点是什么?

  2、本项目开展环评时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3、列出本项目可能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4、水环境现状评价如何进行水质监测?

  5、是否需要进行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如需要,预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工程分析的重点是什么?

  答:本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是:

  (1)施工期的施工活动:造成的直接影响,如占用土地、破坏植被等问题,间接影响如施工各区通过公路相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区域的生态结构的改变。

  (2)工程运营永久占用土地对生态的影响—如淹没林地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对风景名胜区的影响等。

  (3)水库移民问题:项目永久占地是否涉及移民问题,

  (4)功能协调问题:项目下水库作为电站、当地居民主要水源及养殖方面功能的协调问题。

  2、本项目开展环评时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答:本项目生态预测的内容应包括:

  (1)项目带来新的生态变化方面:对上水库及整改地区的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否会造成土地盐渍化。加重水土流失等,新建水库对整个地区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改变的植物群落和土地利用状况。

  (2)项目对已经存在的生态影响严重化:是否会加重水源地的水质污染状况,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等。

  (3)本项目的实施项目是否会使区域生态问题发生时问和空间上的变更。

  (4)项目是否使某些原来存在的生态问题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预测的方法可以采用类比分析、生态机理分析、景观生态学等方法。比如可以利用GIS和遥感的方法确定评价范田内的士地利用及植被类型的变化情况,利用实地观测结合GIS方法确定工程临时和永久造成的陆地植物的生物量损失以及生产力的改变量。

  3、列出本项目可能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答:首先考虑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1)施工期:水土流失、施工噪声、施工扬尘、人群健康影响,工程占地及水库淹没的影响,对陆生生物及水生生物的影响.对景观及文物的影响。(2)运营期:对项目区水文、水质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相应的环保措施有:

  (1)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施工噪声可以从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或工艺,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方面防治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可以通过优化施工工艺等方面来降低施工扬尘,生态等方面则可以从生态恢复措施等方面进行考虑。

  (2)运营期:为避免库区水质遭到进一步破坏,建议在库区周边严格限制新建污染型企业及污染项目:为减小项目运行后对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库运行后,在不发电时,应保持一定的生态下泄流量,以消减对下游河道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水环境现状评价如何进行水质监测?

  答:水环境现状监测可以考虑在现有的水库和其上游、下游河段进行布点监测地表水,在上水库所在地布点监测地下水。监测周期:地表水监测周期为一个水文年,包括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每期连续监测5~7天。监测项目: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悬浮物、氨氨、砷、铅、镉、挥发酚等。

  5、是否需要进行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如需要,预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项目施工周期较长,同时主要的生态破坏和污染影响又发生在施工期,因此必须对施工期环境影响进行预测。

  需要预测的主要内容有:

  (1)施工过程造成的水士流失及植被破坏。

  (2)施工期场地扬尘和施工机械运输造成的大气污染。

  (3)施工机械和爆破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影响。

  (4)施工场地废水造成的水环境影响预测。

  北方某地拟开发一新油田,油田区地势平坦,中西部为农业区,有一条中型河流自北向南流过油田边界,滨河地带为宽阔的河滩,属“洪泛区”,每年夏秋两季洪水暴涨时有35km2以上区域称为水面,“洪泛区”内水生植物茂盛,有多种候鸟分布其中,其中有国家和省级抱回鸟类12种,拟建油井分布在东西长18km,南北宽约8km的带状区域,按7个块区进行开采(图略),规划在位于油田西北部的镇建设油田生产和生活基地,拟建设道路网将各油田块区连通。

  问题:

  1、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划分的常用方法,说明油田开发涉及到哪几种生态系统类型?

  答:陆生、水生生态系统。

  2、该油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分几个时期?

  答:建设、运营期。

  3、按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划分,项目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重点因子和要点是什么?

  答:环境现状:植被:动植物物种特别是珍稀危、地方重点保护生物种类种群、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迁徙行为规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关系及制约因素。

  评价重点因子:大气环境影响因子:总烃、N02、SO2:水环境影响因子PH、COD、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PH、石油类、硫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氯化物。

  生态影响因子是石油类。

  要点:①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植被、物种、景观等)②事故风险③水环境影响

  4、说明油田道路修建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和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答:施工期:对植被的破坏,线性道路土地利用改变对物流、能流、物种流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大气:扬尘,噪声:机械噪声对生物的影响,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等。

  措施:①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的制度。②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③改变落后的施工组织方式,采取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

  5、油田项目的最大生态环境影响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减轻这种影响?

  答:生态环境影响分别是:建设期:占用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植被破坏、扰动土层。

  运营期:风险事故。

  措施:建设期①少占农田与林地、地表水体;②施工避开农作物生长季节;③保护表土,加强施工管理;④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等等。

  运营期:①管线设置标志;②管线上种植浅根系植物,二次开挖注意按原有土壤层次回填,减轻对农作物的影响;③加强日常监督管理防范风险;④对作业过程中的废物和落地油进行妥善处理;⑤对各种设备、管线、阀门定期进行检查,防止跑、冒、滴、漏、消除事故隐患;⑥对站场进行绿化。

相关推荐
  • 复习辅导
  • 模拟试题
  • 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