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环境影响专题论证
在《新建铁路遂宁至重庆线环境影响报告书(1999)》预审后,有关部门又多次组织各行业专家对工程穿越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西泉风景名胜区和小三峡风景名胜区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专题论证。
1999年10月,铁道部与重庆市领导共同协商,要求进一步对经缙云山方案和经璧山取直方案进行论证。评价单位和设计单位有关专业人员再次对现场进行了理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并于2000年2月编制完成了《白云寺、西泉隧道工程环境影响论证报告》。
2000年3月7—9日,来自国家环保总局评估中心、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铁科院西北分院、重庆市环保工程设计研究院、重庆建筑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的七名不同专业(环保、地质、生态、地下工程结构)的专家参加了由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和重庆市计委联合召开的关于成渝快速铁路通道白云寺、西泉隧道工程环境影响专题论证会,会议结论认为“璧山取直方案”西泉隧道、“经缙云山方案”白云寺隧道存在重大的环境风险,不宜采用,建议采用两跨嘉陵江的线路方案。
2001年9月,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在重庆就“璧山取直方案”西泉隧道、盐井沟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再次举行高层专家专题论证会,评价单位和设计单位为此多次对璧山取直方案现场进行了踏勘,对西泉隧道所在的西泉镇的生产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用地进行了详细调查。
环保专家专题论证会最终形成了以下主要结论:
(1)西泉、盐井沟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岩溶、石膏层、煤层瓦斯、煤层采空区、局部浅埋等不良地质问题,可能发生岩溶突水、涌水现象;西泉隧道穿越1005m石膏层,石膏层是控制西泉隧道、盐井沟隧道丁程可行性和影响工期、投资的主要因素。若施工处置不当,会影响隧道周围地下水的环境保护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地质、环保专家认为,基于目前勘探水平的限制,在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地下水系内部关系难以预测的情况下,本方案具有极大的环境风险。一旦隧道施工处置不当,引起地下水位、水量、水温下降,地表水流疏干,破坏地下水原有循环体系,将直接影响西温泉风景区的生态平衡,也将影响隧道顶部及附近地区、工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引发严重和复杂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其后果难以弥补。
(3)隧道专家认为,根据目前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水平和正在进行施工的富水、高水压(4.3MPa)园梁山隧道的修建措施,采用四种超前预报方法,采用光面、减震钻爆法,应用复合式衬砌进行支护,采用以堵为主,限排为辅,现场采用动态信息化设计、施工等配套技术,可以降低建成该隧道的风险。
设计单位的研究表明,璧山取直方案西泉隧道、盐井沟隧道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静态投资比合川取直方案多5.78亿元;此外,引入重庆枢纽在团结村至回龙坝间形成复杂的疏解群,与规划预留的兴隆场编组场结合差。根据环境影响论证意见,结合工程投资比较,不宜采用璧山取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