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调查结论与建议
通过在正常运营情况下对公路沿线的环境监测和环保设施、生态环境调查,以及对直接受影响居民和司乘人员的公众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孝襄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先期于:工程建设、环评中提出的施工期和运营期避免产生地表水、大气污染等的措施已基本落实并运行良好。
(2)经调查,项目环评按照初步设计的路线方案进行,目前路线与初步设计基本一致,但由于筛选原则的不同,目前项目主线共涉及敏感点106处,包括99个村庄、5所学校和2所医院,较环评时新增敏感点38处。连接线部分路线调整幅度较小,敏感点情况未发生大的变动,仅比环评时新增5处。
(3)经调查得知,工程施工期间,建设单位认真执行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各方面的环保措施,并委托环境监测机构对沿线的声环境、环境空气、水体水质进行了跟踪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施工期间采用的各种环保措施达到一定的效果,整个施工期并未对沿线的水体水质产生明显影响,仅在部分时段对沿线声、大气环境敏感点略有影响,但随着工程施工的结束,影响随之消失。
(4)通过对本项目路基边坡、临时占地、农业生态、景观及绿化工程等采取措施的效果调查分析表明:本项目建设单位按照环评的要求,对路基边坡采取了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护办法,效果良好;并对全线进行绿色通道总体设计,在绿化物种的选择上也采用了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临时占地绝大部分都已经恢复,且多数恢复效果良好。
(5)根据现状监测,沿线共有9处距路较近的敏感点目前实测或类比噪声略有超标,目前工程沿线在7个敏感点段设置了10道声屏障,其余敏感点暂时未设置降噪措施。建设单位承诺,将在运营期加强噪声跟踪监测,若确实噪声超标将按照本报告的要求及时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
(6)公路运营期,路面径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跨越敏感水体的桥梁均设置了完善的桥面径流收集装置。服务区和收费站产生的污水得到了全面、有效的处理,出水水质远远优于要求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7)通过现场调查得知,工程施工前就已经较好地完成了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受征地、拆迁影响的居民基本满意,沿线新建了4处孝襄村和孝襄街用以安置孝襄高速拆迁移民。公路两侧设置的通道基本上可以满足各种通行要求。
(8)公众调查显示,孝襄高速公路的修建得到了广大公众的普遍赞同,公路建设不但有利于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且为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快捷的运输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