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环境减缓措施
(1)对于水源保护区的开挖穿越,施工必须征得当地环保局及水利主管部门同意,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2)选择枯水期进行施工,河床底面应砌干砌片石,两岸陡坡设浆砌块石护岸,以防止水土流失;
(3)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尤其是河流穿越段,应尽量控制施工作业面,以免对河流造成大面积破坏;
(4)严禁向水源保护区河段内排放管道试压水,不得在水体附近清洗施工器具、机械等;加强施工机械维护,防止施工机械漏油,若有漏油现象应及时收集,并用专门容器盛装后统一处理;
(5)水泥等建筑材料不准堆放在水体附近,并应设篷盖和围栏,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管道敷设及河道穿越作业过程产生的弃土石方应在指定地点堆放,用于修筑水保设施和两岸堤坝,禁止将其弃入河道或河滩,以免淤塞河道;施工结束后,保持原有地表高度,恢复河床原貌,以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6)在隧道爆破施工中,一定要合理使用硝铵炸药,采用小剂量多次爆破方法;及时回收过剩的炸药,防止TNT残留污染下游水源和地下水;
(7)定向钻穿越废弃泥浆处置:先采用泥浆分离罐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污水经沉淀后,排入附近的Ⅳ类或V类水体中;泥浆固化后可就地覆土掩埋,最后恢复种植,或与当地签订处理协议;对废钻屑,一般可用来加筑堤坝或平整场地;
(8)施工队伍不建造营地,尽量利用现有居民点等设施,可分散租用当地民房等方法,一般生活污水、垃圾分散排入所居住地的民用设施中。
(三)噪声减缓措施
(1)为降低噪声影响,设计上将采取诸如通过控制气体流速、选用低噪声设备等降噪措施,对异常放空噪声设计采取加装消声器的降噪措施等。
(2)在敏感地段(近距离学校、居民),要避免中午(12:00~14:00时)和夜间(23:00—7:00时)施工,并做好与受影响的学校和居民的协商工作。
(四)文物保护措施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管道穿越的文物保护区,首先必须经原公布的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文化行政部门同意;其次,建设单位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对工程涉及的文物保护单位应事先会同省、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确定保护措施,列入设计任务书。
(2)要加强工程施工期的文物保护,制定严密的、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期文物保护规章制度及施工管理、监控计划,并严格监督实施。在文物保护区及文物保护区近距离施工时,比如明长城,应划定控制、保护范围。
(3)施工过程中对文物的保护
①对现存地上的文物,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在施工带范围内进行施工活动;教育并要求施工人员对较近距离文物要爱护和进行保护,避免一切有损文物的事件发生。
②对于施工活动中发现的地下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将情况报告现场环保(HSE)人员,环保人员要组织保护好现场,并快速将信息传递给文物管理部门,待其处置。
③若管道穿越区的文物需要发掘,发掘工作应由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在调查或勘探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发掘计划,报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掘工作完成后,方可施工。
④对施工中无法避开而必须迁移或拆除的,其方案按照该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征求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五)对施工队伍的管理措施
在施工作业之前必须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HSE培训,包括环保知识、意识和能力的培训。
对施工承包方的HSE管理程序见图5。
(六)风险防范措施
(1)施工阶段的事故防范措施
①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理,确保接口焊接质量;
②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施工检验人员水平,加强检验手段;
③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发现缺陷及时正确修补并做好记录;
④进行水压试验,严格排除焊缝和母材的缺陷;
⑤选择有丰富经验的施工队伍和优秀的第三方(工程监理)对其施工质量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减少施工误操作。
(2)运行阶段的事故防范措施
①严格控制天然气的气质,定期清管,排除管内的积水和污物;
②每三年进行管道壁厚的测量,对严重管壁减薄的管段,及时维修更换,避免爆管事故发生;
③每半年检查一次管道安全保护系统(如截断阀、安全阀、放空系统等),使管道在超压时能够得到安全处理;
④在铁路、公路、河流穿越点要设置明显标志,不仅清楚、明确,而且从不同方位和角度均可看清;
⑤对事故易发地段,要加大巡线频率,提高巡线的有效性,发现对管道安全有影响的行为,应及时制止、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报告。
(3)管理措施
①在管道系统投产运行前,应制定出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下的操作手册和维修手册,并对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持证上岗;
②制定应急操作规程,在规程中应说明发生管道事故时应采取的操作步骤,规定抢修进度,限制事故的影响,另外还应说明与管道操作人员有关的安全问题;
③操作人员每周应进行安全活动,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识别事故发生前的异常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④对管道附近的居民加强教育,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减少、避免发生第三方破坏的事故;
⑤对重要的仪器设备有完善的检查程序、维护方法;按计划进行定期维护;有专门档案(包括维护记录档案),文件齐全;
⑥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进行评价,并对相应的安全维护活动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