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目分析
案例内容较全面,编制较规范,基本能反映此类项目的特点。
1、案例以列表形式给出了项目基本组成,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在表中简要介绍了供水水源及供水工程、燃料贮运系统、除灰渣系统、灰场、厂外公路的基本情况,并列表给出项目占地情况与占地性质,工程组成与项目概况介绍清楚。热电类项目与常规火电项目不同的是,须按急计基础[2000)1268号文,计算工程的热电比和热效率,注意不能照搬设计文件中的技术经济指标。
2、热电厂的项目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型号等均较成熟,该案例对此通过图表进行了明确。原辅材料中最重要的燃煤,主要关注燃煤的硫分、灰分、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低位发热量;其次是水源,主要关注是否取用地下水、是否与居民生活和农业争水等,若有水资源报告审查意见或有关水利部门批复意见则需作为附件;另外要关注脱硫剂石灰石,包括氧化钙含度、钙硫比。主要原辅材料还需交待各自的来源、消耗量、厂外运输方式、厂内贮存方式等。
3、案例按《火电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 (HJ/T13-1996)的规定进行污染源项分析,并列表给出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的污染源强,源强计算具有一定的依据。热电类项目中主要关注锅炉烟气源强,该案例工程排烟状况一览表较完整,但对湿法脱硫后的烟囱出口烟气温度缺少分析,取值较为保守。该案例的特色是在工程分析中介绍了事故工况的主要类型及源强,若增加开车、检修等非正常工况的介绍及源强分析将更为完善。
4、热电类项目应给出发电标准煤耗、供热标准煤耗、主要污染物单位电量产生与排放指标、水耗、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灰渣综合利用率等清洁生产指标。与常规火电项目不同的是,热电项目必须给出供热标准煤耗,并注意发电标准煤耗与热电比相匹配。
5、新建项目需适当介绍厂址比选内容,热电类项目应从城市总体规划、供热规划,区域热负荷与供热半径、水源、运输、土地性质变化等方面介绍建厂条件;从环境功能区划、气象条件、环境敏感点、环境容量与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厂址比选分析和厂址选择合理性论证。
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案例按有关环评导则要求进行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关规划等的调查,针对火电行业项目,尤其是详细介绍了区域气象条件,为环境空气影响预测提供了必要的参数和依据。
2.案例在结合区域现有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对各环境要素进行了环境现状监测环境空气监测布点需结合区域主导风向和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点;声环境监测布点需关注噪声预测点和环境敏感点;地下水监测布点需结合灰场地下水的流向和补径关系。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要求,地下水现状应监测氨氮、硝酸盐等20项指标。
3.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与常规火电项目不同的是,热电类项目应在区域供热规划的基础上,详细调查并介绍供热范围内的现状热负荷、近期热负荷和规划热负荷,并附主要热用户的供热协议;应详细介绍该工程可以替代的区域燃煤、燃油小锅炉及其排放参数与源强,并附相应拆除计划和相关承诺文件,该案例若补充替代的燃煤小锅炉分布图,可更利于落实区域削减方案与环保竣工验收工作。
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
1、环境影响识别
案例按导则要求正确地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并按一图一表的形式,给出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声环境、运灰道路、供水管线、灰场区域等有关环境保护目标。
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环境空气。热电类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应以大气预测为重点,该案例预测内容包括本期工程大气污染物1h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贡献值,各关心点预测值,替代小锅炉后的环境正效益,烟囱方案论证,装设GGH论证,非正常工况影响,煤场、灰场和运输扬尘的环境影响分析等,影响与评价内容较为全面。若为城市电厂,还应预测逆温和熏烟等不利气象条件下的环境影响。www.ExamW.CoM
(2)地表水。目前火电行业总体上均可做到正常工况下基本不排放废污水,因此其排污影响可不作为地表水影响的重点;火电类项目地表水影响主要是关注取水方案的合理性分析、取水管线的生态影响等。
(3)地下水。火电类项目地下水影响重点是评价灰场区域地下水,该案例在调查灰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不良地质的基础上,介绍了灰渣对灰场地下水的影响途径和主要影响因子,并定性分析了采取措施后的影响程度。由于灰场地下水专业性较强,评价中需结合区域地质情况,根据灰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地质灾害性评价报告等,逐项论述灰场选址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l8599-2001)的符合性。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山西省,当地泉域及其保护区分布广泛,灰场地下水评价应特别关注
(4)噪声。火电行业噪声影响与预测的关注点主要有:厂内关注锅炉吹管、排汽噪声和循环冷却方式,如采用二次循环冷却方式时需关注自然通风冷却塔,采用直接空冷方式时需关注空冷平台和辅机冷却所用的机力通风冷却塔等;厂外主要关注运煤、运灰交通噪声影响等。
(5)固废。与常规火电项目不同的是,热电类项目灰渣必须首先立足于综合利用,并对灰场存灰量有明确要求。该案例在此方面的不足有:根据《热电联产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热电厂灰场存量不宜超过6个月的热电厂最大排灰渣量,该灰场设计容量为9个月,应分析灰场容量的合理性;该工程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粉煤灰中SO3含量分别为3.09%和3.64%,拟由当地水泥厂综合利用,根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l596-91),用于拌制水泥和沙浆掺合料的粉煤灰SO3,应小于3%,案例应深入分析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该案例的环境影响与预测仅适用于该项目的工程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针对不同项目与区域,还可能涉及温排水、陆域生态、水生生态、城市景观等方面的影响预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