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注册环评师 > 科目 > 案例分析 > 复习辅导

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复习指导(二十五)

国和网校  [2008-01-18 18:15:00 ]  【

煤矿开采类建设项目案例分析
涉及的考试大纲及内容概要

一、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运用
二、项目的工程分析
三、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中环评重点的确定
四、煤矿开采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内容讲解

一、案例已知条件概述
建设性质:新建工程
建设工程和规模:矿井生产能力及选煤厂生产规模均为6.0Mt/a(预留8.0Mt/a能力),综合利用电厂为2×50Mw,铁路专用线8.66Km
矿井设计能力6.0Mt/a,主要环节留有8.0Mt/a的余地,配套建设的主要子项目有:①选煤厂,具有同等规模生产能力,生产灰分9.0%的精煤产品;
②“自发自用,多余上网”的配套电厂,燃用洗煤厂煤泥和20%的洗中煤,属消耗煤矿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电厂;
③铁路专用线设计运量近期420万t/a、远期560万t/a,洗精煤由铁路专用线转国铁外运。
本项目的建设期为26个月,服务年限为56.2a(2#煤开采)。
矿区在区属于黄土高原区的梁状黄土丘陵地貌,以梁塬、梁峁、残碎的黄土梁峁为特征,地形较为复杂,土壤侵蚀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可耕地少,多以荒地坡地为主,属退耕还林区,海拔高度600—1130m,属当地规划的退耕还林区。

二、相关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3;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1998.11;
4、《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8〕5号),1998.1;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15号令,2002.10.13;
6、《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2〕26号) 

三、报告编制目的
(1)通过对联合工业场地所在区和井田开采区的现状调查和监测,掌握评价区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现状。
(2)分析拟建工程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是否属于高效、低耗、低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分析设计采用的污染治理措施和处理方式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经治理后的污染源是否能满足达标排放要求,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要求。
(3)通过了解矿井生产布局与当地发展规划的关系,论证本工程的布局和开发方案与发展规划的协调问题。说明本项目建设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环境和生态影响,同时论证联合工业场地选址的环境合理性。
(4)通过对本项目采煤—加工—利用生产全过程的各生产环节、生产工艺、排污环节、环保措施和治理效果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摸清气、水、渣等污染源的治理及排放情况。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探讨废弃物资源化的方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污染物排放的减量化和最小化。确保实现工程建成后污染源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量不大于设计的总量控制指标。
(5)预测及评价项目建设期、营运期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6)从环保的角度,明确提出项目建设是否可行的结论;同时为项目实现优化设计、合理布局、建设和营运以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评价重点
1评价等级
根据本工程工程分析结果及污染物等标排放量,本工程环境空气评价为二级;地表水评价为三级;声学环境评价为三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2评价范围
(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为以联合工业场地的综合利用电厂锅炉烟囱为中心,沿主导风向主轴边长12km,垂直于主导风向边长10km,面积为 120km2的矩形范围。风井工业场地的井筒防冻,设单独锅炉房2t/h仅做简单分析。
(2)地表水影响评价范围:在矿区范围及联合工业场地周围区域上有黄河、汾河和季节性河流遮马峪河。黄河虽流经矿区(深部扩大区)的边缘,但距本项目拟开采范围最近处也大于6-10km,工业场地和井田内无废水直接排入黄河;汾河在工业场地南部16km左右处,而且没支流与之沟通,因此本次评价对黄河做一般性调查与分析,而对汾河不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评述。遮马峪河距工业场地东侧约1.5km左右,由于该河流为季节性河流,近年基本是长年断流,只在雨季行洪,断面监测无法进行,故仅对该河流的以往水质进行一般性调查。
(3)地下水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为全井田,重点是井田范围内村庄、排矸场地、灰渣场地的地下水。
(4)声学环境评价范围:联合工业场地,风井工业场地的厂界河周围的敏感点,场界1m范围和铁路专用线两侧200m范围。
(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煤炭资源的贮存情况和区内其它生产矿井的调查,地表沉陷的影响范围,一般不会超出采区范围外200m。因此确定生态环境的评价范围为全部井田并向外延500m为生态的评价范围,另外对个别评价因子根据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可适当调整;排矸(灰)场评价范围外延1km;铁路专用线两侧各300m。
(6)公众参与调查范围为可能影响的人群,重点是井田范围和工业场地周围的公众。
3评价重点
本项目是一个集资源开发、加工、利用和运输的综合性建设项目。通过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的调查,本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生态、空气质量和固体废弃物排放,而对工程所在的两个区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在井田开采区,煤炭的开采对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地表变形、地下水(某些含水层)的枯干、水土保持以及对植被生物资源的影响;在联合工业场地中的由电厂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工业场地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置以及对各类污染环节的污染综合治理措施是该区域的重点。其次是对声学环境、地表水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价。
综上所述,本次评价的重点是:
(1)空气环境的影响评价:重点评价预测电厂燃煤产生的SO2、烟尘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对总量排放控制的影响以及防治对策。
(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沉陷(鉴于本矿区属新建矿井,周边矿井都属小煤矿尚未建立岩移观测系统的实际情况,本着“远粗近细”的原则,计算全井田的沉陷边界和首采区的地表变形等值线图,重点是首采区;生物资源重点是现状;水土保持方案重点是排矸场地的防治措施。
(3)水体环境影响评价:以采煤时对井田上部含水层的影响为主,重点是地下水评价,地表水只作一般性评价。
(4)综合治理及防治对策:重点是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处置方案和综合性利用的可行性分析;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理念和原则出发探讨矿井水的资源化(废水的循环利用率)、煤矸石、灰焦、综合利用的可行性。
(5)其它:对地表水、声学环境只作一般性评价。
4评价时段
本项目的建设期为26个月,服务年限为56.2a(2#煤开采),故本次评价时段重点为建成后的运营期。

相关推荐
  • 复习辅导
  • 模拟试题
  • 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