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中,报告书的全部内容包括( )个方面。
A.7
B.8
C.9
D.10
答案:D
2.工程分析应以( )为重点,并不可忽略污染物的不正常排放。
A.污染源分析
B.物料平衡
C.工艺过程
D.污染物排放
答案:C
3.下列关于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不一定一一对应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一一对应
C.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以区域为依据
D.污染物排放标准都是分类的,分别对应于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处在高功能区的污染源执行严格的排放限值;反之,则相反
答案:A
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分为( )步。
A.六
B.八
C.十
D.七
答案:C
5.某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厂界500 m,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20%,最远影响距离为300 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应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二级或三级
答案:C
6.下面关于环境影响预测范围大小正确的说法为( )。
A.预测范围的大小、形状等仅取决于评价工作的等级
B.一般情况,预测范围等于或略大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C.预测范围的大小、形状取决于评价工作的等级和环境的特性
D.一般情况,预测范围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答案:D
7.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是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 )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A.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B.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C.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D.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答案:C
8.大气稳定度等级划分中地面风速系指( )。
A.距离地面10m高处,30min风速
B.距离地面1.5 m高处,10 min平均风速
C.距离地面1.5m高处,30 min平均风速
D.距离地面10 m高处,10 min平均风速
答案:D
9.大气评价等级的确定是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l~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 )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
A.50%,D50%
B.50%,D10%
C.10%,D10%
D.10%,D50%
答案:C
10.大气环境评价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同时应说明( )。
A.主要污染物
B.估算模式计算参数和选项国和网校
C.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
D.受大气污染影响人口情况
答案:B
11.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 )个。
A.8
B.6
C.10
D.4
答案:B
12.某项目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20%,最远影响距离为5 k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应为( )。
A.一级考试用书
B.二级
C.三级
D.二级或三级
答案:B
13.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监测点布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 )、( )、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A.60°,240°
B.120°,240°
C.60°,180°
D.90°,180°
答案:D
14.某类污水污染物类型为1,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为6,这类污水水质程度属于( )。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答案:C
15.某河流与河口附近河段的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20m3/s,其水域规模属于( )。
A.特大河
B.大河
C.中河
D.小河
答案:C
16.某水库平均水深8 m,水域面积为30 km2,其水域规模为( )。
A.大水库
B.中型水库
C.小型水库
D.一般水库
答案:B
17.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 )。
A.排污口上游段、混合过程段和充分混合段
B.完全充分混合段、部分充分混合段和混合初始段
C.完全混合过程段、混合过程段和混合下游河段
D.排污口上游段、充分混合段和下游河段
答案:C
18.某三级评价项目,一般情况下,其河流水质调查应( )。
A.至少在枯水期
B.只在枯水期
C.只在平水期
D.只在丰水期
答案:B
1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在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和优先顺序,下列对其保护对策与措施优先顺序排列不正确的是( )。
A.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
B.减量化措施、修复与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C.减量化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与补救措施
D.预防措施、减量化措施、重建措施
答案:C
20.一般情况,水域布设取样断面在拟建排污口上游500 m处应设置一个( )。
A.控制断面
B.削减断面
C.参考断面
D.混合断面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