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
1.案例按导则要求正确地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讦价因子、评价等级、评价重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到今天,项目周围敏感点的情况(如规模、A口等)以及与选址的相对位置关系愈发受到关注,案例对此未作阐述。
2.评价方法、模式选择正确,预测结果可信。
3.预测工作还应补充下述工作:
(1)计算不同稳定度条件下的最大轴线浓度。
(2)对烟囱高度合理性进行论证。
(3)煤尘影响预测申明确给出煤尘对厂界及相关敏感点的浓度影响值。
(4)若项目组成中包括有公路、铁路应按相关要求做影响评价;补充送出工程的工频电场、磁场影响分析。
(5)本工程循环水排污水排入不牢河,应明确说明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对南水北调工程有无影响。
(6)GB18599—2001要求,Ⅱ类灰场选址应“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本案例中称“灰场所在区域位于前人所称的汴塘水源地范围内”,应补充说明该水源地的划定情况和灰场与其的关系。案例对灰场渗透系数进行了实地测试,测试结果为原土渗透系数为10 -6 cm/s,,黏土就地碾压后渗透系数可达10—’cm/s,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7)应对非正常工况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8)按目前环境影响讦价要求,应对风险问题进行分析。
五、环境保护措施
1.案例中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起点高,如选择了超超临界机组;低硫煤;石灰石一石膏法脱硫工艺,脱硫效率90%;采用了高效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达99.7%,同时除尘器后部的脱硫塔还可去除50%v3~上的烟尘,总除尘效率达到99.85%;采用了低氮燃烧器加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的脱硝工艺(该工程是国内较早采用脱硝I艺的工程)。但案例中没有对SNCR工艺在600MW机组的可行性作出论证。
冷却塔噪声超标是国内大型火电厂较为普遍的问题,本工程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可为同类电厂冷却塔噪声治理提供经验。
工程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阐述具体,可操作性较强。
2.污染物做到达标排放,并远低于各项标准;总量控制采取了区域性污染削减方案。
3.监测计划中应补充对冷却塔噪声的监测;灰场运行期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监测。补充明确灰场服务期满后的生态恢复方案和监督计划。
4应有污染控制措施的资金安排。
该案例仅是我国北方地区火电厂典型案例,如果火电厂选址在沿海地区,或江、河、湖泊岸边,还要考虑对水生生态、饮用水源地等的调查,对采用直流冷却的电厂还需做温排水温升影响预测及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
问题与思考中 华 考 试 网
1.火电厂运行过程中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2.针对火电厂锅炉烟气排放,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哪些内容?
3.灰场选址应注意哪些问题,灰场主要环境影响及应采取的减缓措施有哪些?
4.火电厂用水量较大,水源的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对于缺水地区应采取的机组形式是什么?
5.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应通过哪些途径予以获得,应征得什么部门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