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注册环评师 > 科目 > 案例分析 > 复习辅导

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实战培训讲义(149)

国和网校  [2010-07-14 18:50:00 ]  【

广州市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拟选厂址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良田镇良田村东侧的山谷中。征地面积333 333m’。根据危险废弃物的产生量和预测量,项目营运期内(2005--2023年)需填埋的危险废弃物总量约为818431m’,按适当留有余地原则,安全填埋场的建设规模按860000m’计。广州市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建设规模见表1。

1.填埋场场区平面布置

安全填埋场位于场区内东北部的I区,占地86700m2,总容积86万m3,场区底部高程为46m。第一期拟填埋高程为52m,库容为15万m3;第二期拟填埋高程为60m,库容为31万m’;第三期拟填埋高程为66m,库容40万m3。场区内东南部的Ⅱ区作为预留发展用地,占地45400m’,总容积56万m’。

2.填埋场区结构

填埋场分单元开挖和填埋,开挖边坡的开挖坡度为1:3,平均开挖深度为6.5m,除去衬层系统所占空间厚度(1.0m),地下平均开挖深度为5.5m,封场地形坡度4%,最终覆盖层厚度1.5m。

3.地下水排水系统

填埋场场区内的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降雨入渗补给,场区开挖的平均深度为6.5m,而地下水位稳定水位埋深为2.20(沟谷)一15.60m(山坡),因此,在填埋场衬层以下,需要建设地下水排水系统,控制地下水最高水位与填埋场防渗层的安全距离在2.0m以上。排水系统由穿孔塑管、疏导砾石、集水池和排水泵组成。

4.填埋单元的防渗构造

根据我国《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及参照国外有关技术规定和要求,结合本项目场址的实际地质、水文条件,确定采用双人工防渗系统,由上至下分别为主防渗层和次防渗层。其结构为:

1)底部防渗层构造

◆200g土工无纺布

◆300mm砂、碎石疏水层

◆800g土工无纺布

◆2.0mmHDPE防渗层

◆1 200g工厂化合成膨润土层

◆HDPE排水网格

◆200g土工无纺布

◆1.5mmHDPE防渗层

◆500mm黏土层

◆天然基础层≥3.0m

(2)边坡防渗层构造

◆400g土工无纺布

◆HDPE排水网格

◆2.0millHDPE防渗层(双毛面)

◆120旧g工厂化合成膨润土层

◆1.5mm佃PE防渗层(毛面)

天然基础层≥3.0m

5、集排气系统

在填埋场划出一集中填埋污泥的区域,设立石笼,将气体直接排向大气。石笼使用卵石为排气材料,外裹铁丝网,顶有雨帽,防止降水流入。

6.截污坝

为了使填埋场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填埋坑,同时防止堆填的危险废物流失,在填埋场西端和西南边沟口需修建截污坝。

7.渗滤液收集系统

填埋场渗滤液收集系统包括位于填埋的废弃物与主防渗层之间的渗滤液主集排水系统和位于两层人工合成衬层之间的辅助集排水系统。

渗滤液主集排系统由疏水层和D=200mm的HDPE穿孔导渗管组成。疏水层包括场底砂石疏水层和边坡网格疏水层。

辅助集排水系统由HDPE网格及相应的管道、集水井、监测井组成。

在填埋单元上部砾石中铺设带孔HDPE排水干管,与场底坡度一致。两侧铺设带孔支管,与主管连接。干管和支管分别使用外裹无纺布的HDPE穿孔管。

填埋场渗滤液排至渗滤液集水井后,由潜水泵抽至物化处理车间,经物化处理和污水DT-RO工艺处理后达标排放。

8.填埋场防雨措施及排水,卜::山。

在填埋区的周边设置雨水排水沟,沟内铺设排水管,其外侧充填砾石过滤层排水沟与最终覆盖层中的砾石排水层相衔接,使进入排水层中的降水流入排水沟。在填埋场西面分区土堤外修建集水坑,将雨水引出填埋场外。填埋废弃物达到设计标高后及时进行封场处理,将雨水沿场顶坡面引入封场后场边的碎石盲沟,由盲沟汇集排入周边水沟。

填埋区的降水可通过临时的覆盖、雨帽、防水帆布和支撑的遮棚等措施防止雨水进入到废物中。未填埋区域的集水将泵到周边的环场排水沟中。未能防止与废弃物接触的降水将允许其透过废弃物后作为渗滤液处理。

分析:

案例对项目的概况介绍较全面,基本上说清了项目构成和建设内容,基本满足污耙源项和源强分析的要求。与一般危险废物处置项目相比,此项目没有建设废物焚烧系统,应充实广州市危险废物产生量和种类的分析内容,以说明本项目建设是否能实现对全市危险废物实施安全处置的目标。

相关推荐
  • 复习辅导
  • 模拟试题
  • 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