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项目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以新带老“措施
根据对工程内容的分析,结合现场调查及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本项目目前存在以下主要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新带老”措施。
(])生活污水超标排放滚动开发项目依托王官屯油田现有生活区——港狮生活区,生活区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廖家洼排水渠,由于水质不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96)二级标准的要求,会对廖家洼排水渠的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现状监测可知,廖家洼排水渠水质中COD超标,沿途各类污水的排入,包括周边居民点排水、油田生活区排水都对其有一定的贡献。
由于廖家洼排水渠目前已无环境容量,为改善水渠的水质,必须对现有污染源进行整治,作为排水量较大的港狮生活区更应对这一问题加以解决,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生活区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确保达标排放。建议在生活区内上一套SBR小型污水处理器,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确保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2)部分钻井井场的废弃泥浆未按规定进行处置对于钻井废弃泥浆,油田公司规定敏感区全部外运,而非敏感区置于泥浆池中干化,干化后填埋复耕。根据现场的调研可知,敏感区钻井废弃泥浆外运的工作做得很好,但在非敏感区,有极个别油田开发早期钻的井处理得不够好,主要表现在:钻井废水的回收不完全,导致泥浆干化时间太长,或干化后复土工作做得不认真,影响植被的生长。
近期所钻的井对这些问题已有所注意,处理效果较好,但在今后的;JT友过程中,环保部门仍应加强监管,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3)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不尽合理目前,王官屯油田外运的钻井废弃泥浆、回收原油后的落地油及油泥均在存砂池中堆存,存砂池未进行防渗处理,面积有10000m2,固体废物不断运入池内,却没有后续的处理、处置措施,一则因容积有限,二则在雨季可能因雨水的进入而导致池内的污染物外溢,对外环境造成影响。建议建设单位对现有的存砂池进行处置,对以后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泥浆直接就地处理,以减少固体废物的堆存量。
分析:
钻井废弃泥浆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与其成分有关。废弃泥浆的成分比较复杂,根据所钻井的地质条件和深度不同,其泥浆的配伍亦不同,一般pH值较高,为8.5-11,在泥浆池中长期存放,容易造成井场附近土壤盐碱化。另一方面,钻井泥浆本身含有一定数量的加重剂、化学处理剂,油基泥浆本身还含有油类;主要有害物质是油类、盐类、可溶性重金属元素(锌、铅、铜、铬、镉、镍、汞、砷和钡)和聚合物类,聚合物中的丙烯酰胺、丙烯腈、丙烯酸等具有毒性。因此,应根据废弃泥浆的成分采取不同的处理处置措施。
对于环境友好型废弃泥浆,在原泥浆池中可采取回收上清液后自然干化或固化,然后覆土(厚度>0.4m)恢复植被。含有有害成分的泥浆应清运出环境敏感工域,集中进行固化、无害化处理后埴埋油砂、污水处理站污泥、罐底油泥和落地油均属于危险废物(HW08),钻井废弃泥浆应根据其有害成分进行危险废物鉴别和分类。收集后的临时贮存场所应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l8597—2001)。防止对周围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①对于现有存砂池,可将含油量较大的上清液进行清理,运至联合站进入原油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而下部的沉砂进行固化处理后覆土填埋,彻底清理掉存砂池。固化方法可参照钻井废弃泥浆的固化。
②采用新型的清洁钻井泥浆进行钻井作业,完井后钻井废弃泥浆在井场泥浆池中进行固化处理。通过类比调查可知,中国石油其他油田所采用的泥浆固化措施可有效地处置钻井废弃泥浆。通过固化,能较大程度地减少废弃钻井泥浆中的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对土壤的侵蚀和沥滤,从而减少废弃钻井泥浆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同时又可保证泥浆池在3—5个月内固化,然后在上部覆土40cm以上复耕或保持原貌。根据实地调研,钻井废弃泥浆固化处理后,其中的污染物浓度大大降低,可以满足行业标准的要求,不会造成上覆土的污染,亦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③增设油泥处理系统,对落地油和污水处理场油泥进行处理,一方面可有效回收原油,另一方面,含油固体废物经过处理后,含油量合格的泥沙可用于铺垫道路和井场。
根据对相似油田的调研,目前对于稠油油田,采用碳酰胺法对油泥和落地油泥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的含油污水循环使用,废渣脱水后再利用或焚烧处理。采用碳酰胺法的油泥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油泥和落地油的污染问题。
(4)部分集输管线的敷设未达到设计要求由于本区块内的集输采用热输方式,所以集输管线的保温措施和敷设质量直接关系到管线运行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现场调查过程中,有村民反映,由于管线的敷设,在个别地方,管线上部的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虽然管线上方2m范围的土地属于永久性占地,油田占用土地己对村民做了补偿,村民的复耕完全属于个人行为,对于永久性占地内农作物生长不良的状况油田不负责任,但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油田在今后的开发过程中,还是应对这一问题加以注意,确保管线保温措施的有效性,同时确保管线埋设深度满足设计要求,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保温措施的好坏,对于热量的充分利用有很大的影响,做好管线的保温,确保埋设深度,有利于企业的清洁生产。
分析:
目前,敷设管道均作为临时征地(林地除外),管道敷设后一般恢复原有植被(浅根系植被)。因此,要求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和分层回填的措施,以减少对土壤的扰动。熟土回填至上方,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可减少水土流失和农业损失。
(5)落地油的回收不及时现场调查发现,在采油过程中形成的落地油虽然进行了回收,但从发生渗漏至发现问题进行落地油回收仍有一定的间隔,若这一阶段中出现降雨,落地油则会随地表径流漫流,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本次评价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井场附近土壤中石油类的含量大于远距离处,表层土壤中石油类的含量大于底层土,说明落地油对井场附近的土壤环境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今后的开发中,应加强落地油管理,防范落地油对土壤及地表水体的影响。应加强对各种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及时发现问题,尽可能减少落地油的产生量,对于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落地油及时进行彻底的回收,消除污染隐患。
(6)钻井井场选址不合理有个别的井,在井场选址过程中对于生态保护考虑不足,未设法避让耕地,存在占用高质量农田的现象。
王官屯油田所钻井多为丛式井,丛式井可有效地减少占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采用丛式井技术,并位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在以后的钻井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对耕地的保护,尽可能选择非耕地进行钻井,以减少环境损失。
分析:
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属于资源开发性建设项目,油气资源作为一种矿产资源是难以再生的。其对环境的影响除对水体、环境空气、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夕L,还表现在对地层和地表景观的破坏以及对原始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这种对原始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些是不可恢复和难以恢复的。因此,井场选择要尽量避开环境敏感区域,保扩各类保护区、基本农田和耕地,这也是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应采用定向井、jl式井等皂进的钻井工艺,避免和减少对环境敏感区域的影响。